作为家长的你已经足够了解你的孩子了吗?其实孩子宝很多行为并不是出于这个动机却被父母先入为主地想当然呢,比如都会发呆,或者是一些吃力不讨好的完美主义行为。孩子的这些行为很容易遭到父母的误解,以为这是笨的,或者有问题的。越了解孩子当前的状态,就越能使家长的教育切中要点,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认同的愉悦。日常的细致观察很重要,和孩子的沟通更重要哦!我们先了解一下孩子最容易被家长误解的4个行为吧。
1、发呆就是有问题
小案例:妈妈发现玮玮有时会自己摊坐在沙发什么都不做,妈妈问他在做什么,他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有几次妈妈还看见玮玮他自言自语,妈妈担心玮玮这些行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宝宝会发呆或许是因为他刚玩得太累了,在稍微地休息一下;或许是宝宝在思考问题;或者在心理独白。有时候宝宝会自言自语,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这是宝宝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内部语言,是宝宝学习语言的毕竟过程哦。
如果你发现宝宝在发呆,尽可能不要打扰他,让他有独处的时间和环境。其实宝宝的学习也需要思考和沉淀的时间,发呆的时候正好能让宝宝“安静”下来。家长可以在远处忙自己的事,不要过度去关注他,让他自己玩玩具,自己思考,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就不要轻易地去打扰他了!
2、追求完美是笨
小案例:妈妈发现玲玲每次把玩具收进柜子里的时候,玩具的边缘要和柜子的边角对得整整齐齐。有次奶奶帮玲玲收拾玩具,摆放整齐以后玲玲说“不是这样子的”然后又重新自己收拾一遍。
每个宝宝都有着他自己的完美主义,有时候宝宝的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真是吃力不讨好,宝宝这样是笨笨吗?其实宝宝不断地重复做这些琐事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规则秩序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完美敏感期”。
这是时期的宝宝做事情讲究完整性,他们认为事情就该这样做的,如果家长插手或者影响到他原先的计划,他不仅会感到纠结,而且会不厌其烦地再做一次。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
在这个阶段看,家长应多给宝宝耐心和宽容,如果他有着自己的规则,就任由他自己完成,尽量不要催促他或者骂他这样做很傻。家长可以多给宝宝的行为一些指引,也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宝宝在行为上有着一定的规则,其实也有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哦。
3、实施破坏就是错
小案例:小明是十足的捣蛋鬼,家里的东西在他手里很容易就被破坏,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把妈妈的化妆品弄得满桌都是……妈妈每次为他的捣蛋行为“擦屁股”,有几次终于忍不住骂了他一顿。
宝宝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宝宝创造力其实蕴藏在他的“捣蛋”行为中,这些行为并不只是孩子单纯的娱乐,其实也是他用一些奇妙独特的方式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在成人看来他的这些捣蛋行为不顾后果,单纯只是为了娱乐自己,而实际上宝宝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
所以家长不要粗暴阻止宝宝的破坏行为,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让他合理捣蛋。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冒险创新。如果宝宝喜欢乱涂鸦,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的绘画给予一些指导,比如以圆形为基础,任意添画各种小动物;以鱼的轮廓为前提,运用各种线条、图形进行装饰。
让宝宝在活动中开阔思路,鼓励他积极创新。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尝试去引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家长要保护孩子最原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给孩子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哟!
4、粘父母就是不会自理
小案例:珠珠爸爸很看重培养女儿的自理独立性,所以在珠珠很小的时候就让珠珠自己穿衣、吃饭,不让妈妈帮她的忙。尽管如此,珠珠还是很粘妈妈,妈妈到那里她都像个小跟屁虫那样。爸爸觉得妈妈纵容了孩子的依赖,不利于独立性培养。
粘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而且自理与依恋父母并不矛盾,尽管孩子很喜欢和爸妈呆在一起,这样的宝宝也不一定不独立自理。所以如果家长想要培养宝宝独立,不必刻意疏远宝宝,这样很容易让宝宝没有安全感而影响人格的建立。
如果家长想要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可以用些小巧思。比如给孩子买娃娃换装的玩具,多给娃娃准备几套衣服,系扣子的、拉拉链的、直接过头的衣服等,妈妈根据宝宝的能力有意识地给宝宝布置一些“穿衣任务”。宝宝刚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穿衣穿鞋子,或许动作笨拙也经常出错,这时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不要因为他的动作慢和错误就抢着要帮他完成。
通过成都学大教育网所提供的案例,各位妈妈想一想是不是经常在生活中也会误解孩子的许多行为。这些行为的误解,是不是说明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这方面有些欠缺。不过,不用提心,我们可以借助成都学大教育网的力量帮助妈妈教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