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当前选择:成都

当前位置: 学大教育 > 成都资讯 > 基础教育指南 >家教课堂

如何解决青春期中学生十种心理矛盾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3-05-13 14:11:28

进入初中和高中阶段,孩子也进入了青春期,这是个长身体长智慧的时期,是孩子的道德、品质、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并且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高压的环境,很容易引起心理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成都学大教育专业的心理教师通过多年来与成都的很多中学生的接触,将这种青春期时的心理矛盾划分为了十种,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美好憧憬与残酷现实的矛盾

成都学大教育的心理专家说,几乎每个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未来的生活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以后有一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却没有因为有着美好的愿望而努力为实现愿望而努力学习。他们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形成了美好憧憬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会孩子和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逆来顺受与不愿劳动的矛盾

近年来,成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不愿劳动,甚至轻视劳动,就连平时简单的打扫教室卫生也感到厌烦。因此,要引导学生和孩子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封闭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他们更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觉得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家长要跟学生交朋友,平等谈心,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潜意识中希望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能力。一是因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中的父母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所以说很多中学生造成了经济上和生活中的实际依赖性。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总而言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MVC:PAGE]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他们对很多领域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