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当前选择:成都

当前位置: 成都学大教育 > 成都资讯 > 成都

明代的翰林院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10-16 19:24:12

我们大家知道明朝的时候,朝廷都设有翰林院,但是大家了解翰林院的职能都是什么吗?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整理的明代的翰林院的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明代的翰林院始建于吴元年(1367年)五月已亥,“初置翰林国史院,设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修撰、典簿、编修”。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翰林院。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戊申,定翰林院学士承旨正三品,学士从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侍读学士从四品,直学士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属官待制从五品,修撰正六品,应奉正七品,编修正八品,典籍从八品。洪武九年(1376年)闰九月癸巳,诏定百官品级,承旨与六部尚书俱正三品,学士从三品,侍讲学士从四品。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丁丑,明太祖再次更定品官:正官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从五品;首领官孔目一人,未入流;属官侍读侍讲各二人,正六品;五经博士五人,正八品;典籍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待诏六人,从九品;史官修撰三人,从六品;编修四人,正七品;检讨四人,从七品。后又因“诸进士未更事,欲优待之,俾观政于诸司,俟谙练然后任之”,进入翰林院或承旨监等近侍衙门的,称为庶吉士,无定员。明成祖取得帝位后,仍承此制。

明代翰林院虽然降为五品衙门,但其职掌的范围却很广。据《明史•职官志二》记载: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凡经筵日讲,撰修实录、玉牒、史志诸书,编撰六曹章奏,皆奉敕而统承之。诰敕,以学士一人兼领,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其可否。侍读、侍讲掌讲读经史。五经博士各掌专经讲义,不治世事。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及诏敕、书檄,批答王言,皆籍而记之,以备实录。国家有撰修著作之书,则分掌考辑撰述之事。经筵充展官,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收卷官。凡记注起居,编撰六曹章奏,藤黄册封等咸充之。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一学士教习之。侍书掌以六书供侍。侍诏掌应对。孔目掌文移。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明代的翰林院这些资料,相信对大家来说一定会有所帮助,对我们大家的历史学习也会很有帮助。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