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地理事物的地理综合分析思维方法,知道应从哪些角度去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事物的特点。 综合性的思维方法指能够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命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地理学科的思维体系是与地理学的学科特征紧密联系而形成和产生的。它主要包括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动态的以及立体的地理思维方式。
综合性:地理学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方法:
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范围、界线)
(2)地形:(主要类型、组成、地势、地表形态、分布、成因)
(3)气候:(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特点、温度带、干湿区、成因)
(4)河流、湖泊:(分布、补给、季节变化、水文与水系特 征、成因)
(5)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6)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7)自然资源:
①种类(矿产、土地、水、气候、生物等)
②数量状况
③质量状况
④优势资源
⑤地理分布
⑥制约性资源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社会构成特点:人口状况 ②民族状况 ③宗教、文化、教育、传统等
(2)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均GDP)
②区域在世界或全国的经济地位
③农业(地位、类型、特点、发展条件、分布、农产品)
④工业(地位、类型、发展条件、分布、工业产品)
⑤交通、城市(主要交通方式、分布、特点;首都、主要港口和工业中心等)
(3)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竞争力状况)
①优势(区位、资源、人才、科技、文化、教育、劳动力、资金、基础设施、交通)
②制约性因素(资金、资源、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环境问题等)
3.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综合分析区域内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因素,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地理综合分析思维方法讲究地表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仅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