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当前选择:成都

当前位置: 成都学大教育 > 成都资讯 > 成都

高中生美文赏析-风筝 鲁迅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9-25 16:07:14

本篇文章以风筝为线索,讲述鲁迅和弟弟之间的摩擦,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下面是学大专家为大家分享的有关高中生美文赏析-风筝 鲁迅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樵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同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⑥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⑦“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

⑧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⑨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风筝》赏析:

第①段,总领全文,写“我”看到北京冬季天上飘飞的风筝,心中感到悲哀。从全文构思看,本段制造了强烈的悬念。

第②段,作者由眼前风筝回忆起故乡的孩子们在早春二月放风筝的情形。作者继续强化悬念:作者对风筝的记忆似乎是温暖美好的呀,可为何他感到肃杀悲哀?

第③段写“我”嫌恶风筝而弟弟喜爱风筝。对比写法突出了兄弟俩在风筝上的冲突。写弟弟“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就是为了突出弟弟纯粹是个半大孩子,需要被呵护,需要玩耍。对弟弟看风筝时的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弟弟淳朴天真的品性及其对风筝的痴迷,也为下文写弟弟制作风筝铺垫,更为写“我”毁坏风筝、摧残弟弟的孩童天性以致造成终生遗憾铺垫。

第④段写“我”粗暴撕毁弟弟风筝的情形。弟弟的惊惶、畏缩、绝望与“我”的愤怒、粗暴、傲然对比鲜明,对“我”的动作、神态描写尤其传神,充分突出了“我”的粗暴与冷酷,生动表现了“我”的行为摧残孩童天性的本质,为下文写“我”的悔悟铺垫。

第⑤段:20年后“我”知道了“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道理,悔悟自己曾虐杀弟弟的儿童天性,于是心情沉重。后两句用“心变铅块”的暗喻和“堕”一词,形象地表现了我心情的沉重。结构上,本段呼应前文“我”撕毁弟弟风筝时的自以为是和傲然,也为下文写自己“补过”铺垫。

⑥⑦⑧三段,写“我”企图补过,但悔之晚矣。第⑥段中,作者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想象自己“补过”并能弥补对弟弟的伤害:一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以弥补先前过失;二是“去讨他的宽恕”,以求得原谅。以此来反衬弟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反应,表明:因伤害既成事实且已时间久远,这些“补过的方法”根本无效,自己粗暴摧残儿童天性的罪过已不可弥补,成了终生的悔恨和痛苦。

末段照应文章开头,突出“我”因粗暴摧残弟弟儿童天性,内心留下无法解脱的悔恨和悲哀。描写环境的严寒凄冷,是为了烘托“我”心中的悔恨和悲哀。

“风筝”是全文的线索。

阅读完关于高中生美文赏析-风筝 鲁迅的全部内容后,学大的专家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精彩的高中生美文赏析,期待你的关注。希望大家经常来看看。

相关推荐
热点资讯
热门话题